我和英语

  年轻时由于生活环境的变迁,我接触了几种方言,所以对语音特别敏感。我能把几种方言都说得很地道,不互相掺杂。后来我上大学,主修俄语,兼学英语。我也喜欢琢磨语音,有疑问就问人或查书。大二时我对俄语的语音系统和音变原理已了然于心,对俄、英、汉三种语言的语音系统开始进行对比研究,对三者的细微差别很感兴趣。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我有特殊的语言天分,一致公认我语音标准、朗读流利。实际上我知道自己连做梦都在琢磨发音,你说我下了多大功夫。毕业后我在中学教了六年英语。学生对我的课很着迷,一到英语课,学生就兴奋地等在教室门口。我往讲台上一站,学生就鸦雀无声,全神贯注地期待着我的开场,好像美味佳肴就要上桌一样。我的讲解每每触及学生的切身感受,好像抓到了痒处,他们想走神都不可能。一堂课下来,学生觉得又累又畅快。有个学生说,“就像跑了三千米,大汗淋漓,又浑身爽快。”每遇英语竞赛,我班成绩总是遥遥领先。

  我的教学受学生欢迎,得力于我良好的教学感觉。我不照搬别人的教学套路。我总是牢记自己学习英语的过程。我自己是怎么学的,我相信学生也应该是这样学。我能随时换位思考,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实时体会学生的心理感受。我觉得这是教师职业人必须具有的先天素质。有了这种素质,教学方法就会层出不穷,灵活多变。这决不是学几本教学法就能奏效的。中学六年教下来,出了一大批英语爱好者,不少人考取了大学英语专业。我自己的英语也大为长进。

  改革开放后,外国人来了。很幸运,我考入省教院进修了两年。好几个英美教师给我们上课,确实有不少新感受。最使我自信大增的是: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我的语音标准。有一次,我们宿舍的同学把我的录音拿到班上放给美国老师听,她听了一会儿,肯定地说:“BBC. It's BBC.” 同学们都笑起来,美国老师一脸疑惑,继续听,然后更加坚定地说:“BBC”。最后,听同学说是我读的,她眼睛瞪得老大的,向我直喊“Wow”。这件事对我激励很大,从此我更加热爱朗读。

  省教院毕业,我考取了研究生,主修教学法。毕业后在高校任教。我开设的选修课“英语播音学”很受学生好评。它是这个“英语朗读辅导站”的前身。不少学生和网友给我来信,说受益匪浅。果真如此,我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