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显示器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分辨率、颜色数、刷新频率及点距等。

  1. 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在整个荧光屏的可视范围内共有多少个光点(或称为像素)。目前常见的显示器有640行′480列、800′600、1024′768与1280′1024等几种,高精度显示器已经达到4096′4096像素,早期的显示器有320′200、640′200、720′350等。
  比如你把显示器的分辨率设置为800×600,此时屏幕上的图像或者图形就是由480000个小方块组成的。分辨率越高,图像或者图形当然就更加精细,不过显示的图像或者图形的面积就越小。一般来说15英寸的彩显最佳分辨率为800×600,17英寸的为1024×768。

  2. 颜色数
  颜色数是指每一个像素有多少种颜色,常见的有16色、256色、16位增强色(65 536种颜色)、24位真彩色、32位真彩色等。

  在一般彩色显示器中,分辨率和颜色数是可以人为设置的,但是,它与显示存储器的容量有关。例如,对于分辨率为1024′768的彩色显示器,如果颜色数设置为24位真彩色,则显示一幅(一帧)画面需要占用1024′768′24bit=2.304MB容量。为了提高显示速度,通常在显示存储器中要同时保存2至4帧画面,因此,需要有8MB容量的显示存储器。如果显示存储器的容量比较大,则同时保存的帧数就多,例如,运行虚拟现实软件,或玩3D游戏等,通常要有32MB以上的显示存储器。

  3. 行频、场频和带宽
  行频是指电子枪每秒钟在屏幕上从左到右扫描的次数,又称屏幕的水平扫描频率,以KHz为单位。它越大就意味着显示器可以提供的分辨率越高,稳定性越好。
  场频是指每秒钟屏幕刷新的次数,又称屏幕的垂直扫描频率,以Hz(赫兹)为单位。扫描频率过低会导致屏幕有明显的闪烁感,即稳定性差,容易造成眼睛疲劳。早期显示器通常支持60Hz的扫描频率,但是不久以后的调查表明,仍然有5%的人在这种模式下感到闪烁,因此,1997年对场频进行了修正,规定85Hz逐行扫描为无闪烁的标准场频。
  带宽指每秒钟电子枪扫描过的总像素数,等于"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场频",带宽采用的单位为MHz(兆赫)。带宽是显示器最基本的频率特性,它决定着一台显示器电路工作的频率范围。可接受带宽的一般公式为:可接受带宽=水平像素(行数)×垂直像素(列数)×场频(刷新频率)/过扫描系数(一般为0.6~0.7)。例如,解析度1024×768、刷新频率85Hz的画面,所需要带宽=1024×768×85/0.7约为97MHz。

  4. 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
  这是显像管中电子枪对屏幕的扫描方式。隔行扫描是先扫奇数行,后扫偶数行,通过两次扫描来完成对图像的更新。逐行扫描则是连续扫描一次更新图像,这种扫描方式比较稳定没有闪烁感,对眼睛伤害较小。大部分15英寸以上的显示器都应该在1024×768的分辨率下能够用逐行扫描方式工作。早期的显示器因为成本所限,使用逐行扫描方式的产品要比隔行扫描的产品贵很多,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隔行扫描显示器现在已经被淘汰。

  5. 点距和栅距
  点距是针对使用孔状荫罩的彩色显示器而言的。荫罩安装在荧光屏内侧,上面刻蚀有很多小孔,其作用是保证三个不同颜色的电子束共同穿过同一个荫罩孔,准确地激发彩色荧光粉,使红、绿、蓝色光束分别激发荧光粉。点距是指荧光屏上相邻的相同颜色磷光点之间的对角线距离,单位是mm。点距越小的显示器屏幕越清晰,显示出来的图像越细腻,不过对于显像管的聚焦性能要求就越高。几年以前的显示器多为0.31mm和0.39mm,如今大多数显示器采用的都是0.28mm的点距(水平方向为0.243mm),有些显示器采用更小的点距来提高分辨率和图像质量。
  栅距是针对使用条状荫罩的彩色显示器而言的,这种显示器的彩色元素是由红、绿、蓝三色的竖向条纹构成,没有色素点,当然也就没有点距。现在,有的商家声称所售的显示器是0.25mm的点距,并能出示相应的技术说明书作为证明。其实,这种显示器通常是条栅状荫罩类型的,它的所谓点距,是指的三色条纹的总宽度。
  凭肉眼看同档次的孔状荫罩和条栅状荫罩两种类型的显示器,显示效果的区别不算大。但从理论和应用上讲,孔状荫罩显示器显示的图像更精细准确,适合CAD/CAM的应用;条栅状荫罩显示器的色彩要明亮一些(屏幕受到电子束激发的面积略大),更适合于艺术专业的应用。在点距这个指标上,从一般的应用看,0.28mm点距的孔状荫罩显示器和0.25mm条栅宽的条栅状荫罩显示器已经达到要求,除非特殊需要,使用者不必自寻烦恼,追求更小点距的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