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表面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如图6.10所示,载体是用金属或塑料制成的园盘或长带,在载体表面涂有很薄的磁层,大量的数据就是记录在磁层上的。磁头上饶有读写线圈,磁头的头部有一条很窄的缝。
图 6.10 磁表面存储器工作原理

  为了提高记录密度:磁层很薄,磁头与磁层的间距很小,磁头的间隙也很小。下面是一些参考数据:
  磁层厚度: 0.01~0.10微米
  磁头与磁层的间距: 0.1微米
  磁头间隙: 0.2微米
  头发直径: 0.1毫米
  读写时,载体与磁层高速运动,磁头相对不动。磁表面存储器存储信息、写入和读出信息的过程如下:
  存储信息:用磁层中一小块记录区域的两种不同剩磁状态分别表示"1"和"0"。大家知道,磁性材料有S极和N极,如果S极在前N在后表示一种状态,则N极在前S在后表示另一种状态。由于磁表面存储器的记录密度很高,每个记录区域的面积非常小,而且,在两个记录区域之间要保留有足够大的空隙。
  写入过程:在读写线圈中加入脉冲电流,磁头的间隙附近就会产生变化的磁场,于是,处于磁头间隙附近的一小块磁层就被磁化。如果加入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同,就能形成两种不同方向的剩磁状态。磁表面存储器的写入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如下:
  数据->脉冲电流->变化的磁场->两种剩磁状态
  读出过程:载体与磁层相对于磁头作高速运动,当记录在磁层中的两种剩磁状态运动到磁头间隙附近时,就会在读写线圈中感应出电流。剩磁状态不同,感应电流的方向也就不同。感应电流经过放大后,就得到读出数据。磁表面存储器的读出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两种剩磁状态?变化的磁场?感应电流?数据
  磁表面存储器的主要特点有:
  1.记录的信息能够长期保存,重复使用,不会因断电而丢失。
  2.记录密度高,存储容量大,价格低。
  3.寻址速度很低,因为主要依靠机械动作来完成。但寻址完成之后,读写数据的速度比较高。
  4.采用顺序访问方式或半随机访问方式工作,在物理上以块为单位访问,每块512个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