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华凌组

姓名: |
曾华凌 教授 |
出生: |
男,汉族,1983年5月生于福建 |
地址: |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邮编: |
230026 |
电话: |
0551-63600052 (O) |
电邮: |
hlzeng@ustc.edu.cn |
主页: |
http://staff.ustc.edu.cn/~hlzeng/ |
教育与科研经历
曾华凌,男,博士,于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2011年在香港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 2015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为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实验凝聚态物理研究,在新型二维半导体中首次实现电子的谷极化,揭示了电子的谷自由度; 在二维极限下开展了铁电性的实验探索,发展了新型二维铁电存储器件及体光伏原型器件。近年来, 主要研究方向为谷电子学、二维半导体光学、二维铁电物性以及量子态的光学和电学调控等, 以期发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型功能材料与结构。在 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 Physical Review X、Physical Review Letters、PNAS、ACS Nano、Nano Letter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第一/通讯作者论文, 共被SCI引用8000余次,其中,引用100余次以上的论文11篇,单篇引用最高达3000余次。
学习经历
2002年9月- 2006年7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获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理学学士学位 |
2006年9月- 2008年8月, |
香港大学,获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硕士学位 |
2008年9月- 2011年9月, |
香港大学,获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
工作经历
2011年10月 - 2013年10月, |
博士后,香港大学物理系 |
2013年11月 - 2015年11月, |
研究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 |
2015年12月 – 目前, |
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
目前研究方向
低维物理系统中新奇物理现象的实验探索,具体包括:
- 低维材料中的电子态结构研究及量子态调控;
- 新型二维半导体的探索及光电性质研究;
- 纳米光学。
科研项目
- 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执行期限:2015-2019年,项目负责人。
- 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执行期限:2017-2020年,项目负责人。
-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执行期限:2017-2022年,子课题负责人。
-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执行期限:2018-2023年,参与。
- 中科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执行期限:2022-2027年,参与。
- 中科大“学术领军人才计划”,执行期限:2023-2025年,项目负责人。
代表性论文 (*为通讯作者,#为共同一作)
Xiaodong Zhang#, Chenxi Huang#, Zeyu Li#, Jun Fu, Jiaran Tian, Zhuping Ouyang, Yuliang Yang, Xiang Shao, Yulei Han, Zhenhua Qiao, and Hualing Zeng*
|
Heng Liu#, Qinglin Lai#, Jun Fu, Shijie Zhang, Zhaoming Fu, and Hualing Zeng*
|
Chen Wang#, Siyuan Wan, Ya Wang, Fazhan Shi*, Ming Gong*, and Hualing Zeng*
|
Shenmao Lin#, Geyang Zhang#, Qinglin Lai#, Jun Fu, Wenguang Zhu*, and Hualing Zeng*
|
Chen Chen#, Heng Liu#, Qinglin Lai#, Xiaoyu Mao, Jun Fu, Zhaoming Fu*, and Hualing Zeng*
|
Yi Wan#, Ting Hu#, Xiaoyu Mao#, Jun Fu, Kai Yuan, Yu Song, Xuetao Gan, Xiaolong Xu, Mingzhu Xue, Xing Cheng, Chengxi Huang, Jinbo Yang, Lun Dai*, Hualing Zeng*, and Erjun Kan*
|
Yue Li#, Jun Fu#, Xiaoyu Mao#, Chen Chen, Heng Liu, Ming Gong* and Hualing Zeng*
|
Chenxi Huang#, Jun Fu#, Miaomiao Xiang, Jiefu Zhang, Hualing Zeng*, and Xiang Shao*
|
Jing-Jing Wang#, Xiaoyu Mao#, Jun-Nan Yang, Yi-Chen Yin, Ji-Song Yao, Li-Zhe Feng, Feng Zhu, Cheng Ma, Cui Yang, Gang Zou, Guozhen Zhang*, Hualing Zeng*, and Hong-Bin Yao*
|
Huihui Liu#, Yue Li#, Miaomiao Xiang, Hualing Zeng* and Xiang Shao* |
Siyuan Wan#, Yue Li#, Wei Li, Xiaoyu Mao, Chen Wang, Chen Chen, Jiyu Dong, Anmin Nie, Jianyong Xiang*, Zhongyuan Liu, Wenguang Zhu, Hualing Zeng*
|
Ning Wang#, Gangqin Liu#, Wenghang Leong#, Hualing Zeng#, Xi Feng, Sihong Li, Florian Dolde, Helmut Fedder, Jorg Wrachtrup, Xiaodong Cui, Sen Yang, Quan Li* and Renbao Liu*
|
Hualing Zeng# and Xiaodong Cui
|
Hualing Zeng# and Xiaodong Cui
|
Bairen Zhu, Hualing Zeng*, Junfeng Dai, Zhirui Gong, and Xiaodong Cui*
|
Hualing Zeng, Gui-bin Liu, Junfeng Dai, Yajun Yan, Bairen Zhu, Ruicong He, Lu Xie, Sijie Xu, Xianhui Chen, Wang Yao*, and Xiaodong Cui*
|
Hualing Zeng, Junfeng Dai, Wang Yao, Di Xiao, and Xiaodong Cui*
|
Chenli Liu, Xiongfei Fu, Lizhong Liu, Xiaojing Ren, Carlos K.L. Chau, Sihong Li, Xiang Lu, Hualing Zeng, Guanhua Chen, Lei-han Tang, Peter Lenz, Xiaodong Cui, Wei Huang*, Terence Hwa*, Jian-Dong Huang*
|
Hualing Zeng, Hongbo Zhao, Fuchun Zhang, Xiaodong Cu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