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f. P.M.Lu's personal homepage
吕盘明教授的个人主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Dept. of
Thermo-Science & Energy Engeering |
||
|
|||
湍流模型理论和张量算法简介 |
吕盘明自传和生活照片Biography&Family
Pictures |
||
其它链接
|
|
|
|
|
|
||
吕盘明 教授
联系方式:
系办公室: |
中国科大西区力一楼 |
|
电话: |
0551-63601643 |
|
传真: |
|
|
电子邮箱: |
pmlu@ustc.edu.cn |
|
个人主页: |
http://staff.ustc.edu.cn/~pmlu |
|
住宅电话: |
15077908779 13564336179 |
|
通信地址: |
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邮编:230027) |
学历:
1963-196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本科 |
1978-1982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生 |
1983 |
获工学硕士学位 |
主要学术经历:
1983-1985
中国科学院北京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5年至今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热物理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其间:
1987年9月-1988年5月 到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UMIST)从事合作研究(湍流模型和湍流计算)
主要教授课程和编写教材:
● 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基础(80学时)
● 粘性流体力学(80学时/60学时)
● 张量初步(40学时)
● 叶轮机械原理(40学时)
●《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基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内部讲义(1987年),修订本(2002年)
●《张量算法简明教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主要学术成就:
1981-1985 |
|
1982-1985 |
|
1982-1987 |
● 首先推导出用熵关联的时均N-S方程组。相关论文[1], |
1991-1993 |
|
1992-1995 |
● 提出了改进K-E 和 ASM,DSM等湍流模型的一整套理论(它包括K-E LAEVM,和 LAASM,LADSM),并初步形成了一个体系。 它包括三个非各向同性的模型(应力重新分配项的模型,湍流动能耗散项的模型和涡粘性本构关系式的模型) 及计算湍流结构张量的三条基本假设(坐标独立性假设,边界影响线性迭加假设和局部湍流结构相似性假设)。相关论文[1],[2],[3] |
1994 |
● 发现并提出湍流结构边界条件不能因模型不同而改变的独立性原理。相关论文[1],[2],[3] ● 发现困扰国际湍流模型界二十多年的几个著名疑难问题(比如平面后台阶突扩通道流动的回流区长度预测不准的问题,平面尾迹扩张速率预测不准的问题等)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违反了上述原理。相关论文[1],[2],[3] ● 发现历史上有名的达朗伯尔疑难和斯托克斯疑难也都是因为违反了上述边界条件独立性原理。相关论文[1] |
1996 |
● 发现二十多年耒被无数的文献所引用并常被用耒作为检验湍流模型的根据的,国外许多权威学者发表的"用标准的 K-E EVM 模型计算预测轴对称自由射流的扩张速率会比实验测量的大40%"的结论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大了不到 5%。相关论文[1] |
其它:关于湍流模型理论的总结性和介绍性的文档资料可点击查看: (Introduction material of turbulence modeling could be found by
clicking here)
1. ppt文档,
2.
ppt文档(English),
3. Word文稿,
4.
Word文稿(English),
5. “粘性流体力学”的局部讲稿Word文稿(准备在《张量算法简明教程》再版时加入发表)
友情提示 |
对其中打不开的链接可用百度,Google,搜狗,搜搜等搜索查看 文件夹“吕著照片汇编”来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