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 USTC 001139

授课老师:陈仁杰 图形计算与感知交互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最新公告

课程时间

周一上午3,4,5节 (9:45-12:10)

上课地点

东区第2教学楼211

教学团队

授课教师:陈仁杰

助教: 杨萱泽 王曹励文

课程安排

课次 日期 课程内容
第1讲 2.24 课程介绍
第2讲 3.3 简化与抽象
第3讲 3.10 图与网络
第4讲 3.17 矩阵分解
第5讲 3.24 最优化
第6讲 3.31 拟合
第7讲 4.7, 4.14 聚类
第8讲 4.21 微分方程

课程简介

数学模型能够描述各类现实情境,提供独特的信息与洞见。数学建模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数学工具。

课程目标

模型构建

  • 发展并构建适用于不同问题的模型
  • 分析现有模型的基本假设
  • 研究特定问题以了解现有解决方案的进展

技能培养

  • 运用建模过程将问题情境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 使用多种数学资源和工具研究问题
  • 合理运用技术辅助问题解决

作业要求

  • 按时完成: 所有学生需在规定日期前完成作业。
  • 提交内容: 包括学号、姓名、作业编号或名称、源代码及相关文档。
  • 编程作业评分标准: 程序正确性; 输出结果充分证明正确性; 符合标准的内外部文档; 算法高效性与数据结构合理性;鲁棒性:程序需在所有极端或异常输入组合下正常运行; 创新性:界面、实现方式、风格等方面的创新
  • 评分标准:程序正确性、输出验证、文档完整性
  • 迟交政策:每日扣除25%分数
  • 对成绩有异议,请在作业发回后两周内联系助教,逾期不予更改。
  • 用户交互: 提供选项,让用户选择内部测试或交互界面; 解决程序限制,如设计特殊语法(转义序列)避免程序意外退出
  • 可视化: 展示数据结构中数据的存储位置和值,辅助调试
  • 测试: 模拟真实输入条件,使用随机数生成器; 密集测试数据结构的创建、使用和销毁,确保无内存泄漏; 自动化测试,覆盖尽可能多的场景
  • 效率: 如何使界面更自然?如何提高运行速度?如何减少内存/磁盘占用?是否充分测试?能否通过真实场景或极端情况测试?

作为本课程学生,需以专业态度对待学习。

有限合作政策: 除非特别说明,所有作业和编程练习均为个人任务。提交的作品需体现个人能力。但鼓励学生就课程相关问题进行讨论,需遵循以下准则:

  • 可与同学讨论作业和编程问题的思路,但不能共同撰写解决方案或代码。禁止复制或查看他人作业,也不得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业。
  • 谨慎接受帮助:过度依赖他人可能导致对自身能力的误判。
  • 谨慎提供帮助:避免直接给出完整答案,尝试引导对方独立解决问题。
  • 无义务帮助他人:如感到不适,可建议对方咨询教师。

其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