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历 现任工作 研究方向 研究生信息 部分发表文章 与我联系
何世平,男,教授,
1943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6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
1972年~1973年,在北京航空学院进修学习。
1989年8月~1990年12月,在英国诺丁汉Trent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现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力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第五、六届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力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七、八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主要从事光力学的教学工作和现代光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先后主讲过<实验应力分析(光)>、<散斑干涉计量>、<高等固体力学实验(光测部分)>、<工程应用光测技术>、<流场显示>等 五门课。同时在空间散斑运动规律、应用干涉云纹测量工艺应力分布等研究方面获得了一些科研成果。作为主要参加人,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和中科院重大科研成果一等奖各一项;作为负责人,曾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先后发表论文七十多篇。
龚兴龙 关锷 张政 张曦 冯传玉 韩耘 马利 王铷 张天林 王迪
1
篇名 用热致液晶检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裂纹扩展
作者 惠特尼,龚兴龙,何世平,伍小平
关键词 液晶,疲劳,温度场分布,裂纹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国诺丁汉Trent大学
中文摘要 报告了用热致液晶对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材料表面裂纹疲劳过程进行的检测,成功地给出了裂纹周围的温度场分布.
中文刊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2
篇名 一种高灵敏度形状检测新技术
作者 张政,何世平,关锷,伍小平
关键词 全息,形状检测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力学实验室
中文摘要
应用光的干涉和衍射理论,系统地阐述了一种高灵敏度形状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测试方法,可以消除坐标影响项,从而得到纯等高线条纹图。文中应用该技术,实际测量了带有几种压痕的平板表面的深度分布,分析了测量灵敏度和精度,给出了部分实验结果。
中文刊名 力学学报1995年03期
3
篇名 定量热场显示的液晶方法研究
作者 许文增,廖光煊,何世平,李奕伟,周鹏
关键词 热敏液晶,热场显示,热场重构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文摘要
本文描述定量热场显示的液晶方法及应用。讨论了热敏液晶测温原理,提出并建立热敏液晶颜色—温度关系的实验标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液晶热场显示及其重构技术,研究撞击射流的传热规律,所得实验结果表明热敏液晶方法用于定量热场显示是成功的。
中文刊名 火灾科学1995年S1期
4
篇名 网格法的自动检测技术研究
作者 关锷,何世平,伍小平,王鹏
关键词 网格法,细观力学,自动检测,裂纹尖端,位移场
机构 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
中文摘要 详细地讨论网格法的自动检测原理及方法,探讨自动网格法应用于细观力学的可能性,并验证性地使用自动网格法测量裂纹尖端的位移场,给出测量精度.
中文刊名 固体力学学报1996年04期
5
篇名 热色液晶无损检测技术
作者 何世平,龚兴龙,伍小平
关键词 热色液晶,温度分布,无损检测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文摘要 本文介绍了热色液晶在无损检测技术中的应用研究,并获得了非常成功的结果。通过液晶显示出的缺陷周围温度分布的色彩奇异性,可以明显地指示出缺陷的位置。
中文刊名 实验力学1996年01期
6
篇名 应用热色液晶测量射流撞击壁面温度分布
作者 张曦,周鹏,何世平,廖光煊
关键词 热色液晶,温度测量,撞击射流,色度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文摘要
本文叙述了热色液晶测温技术的原理,对色度-温度关系进行了标定。并利用该技术测量了在射流撞击下的壁面温度分布。文中给出了在不同射流高度下壁面温度分布的等值线,并讨论了液晶测温技术的灵敏度及测试精度。
中文刊名 实验力学1996年03期
7
篇名 铰孔和疲劳对冷挤压孔周残余应力的影响
作者 何世平,张曦,伍小平
关键词 残余应力,冷挤压,干涉云纹,疲劳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文摘要 应用干涉云纹测量了冷胀孔周残余应力分布,并用实验方法研究了铰孔和疲劳对残余应力的影响。介绍了测试技术和原理,提供了典型的实验结果,并讨论了误差原因
中文刊名 实验力学1996年04期
8
篇名 用胶囊式液晶粒子同时测量流场的温度和速度
作者 鞠向阳,伍小平,何世平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胆甾相液晶,温度场测量,自然对流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
中文摘要
胆甾相液晶在不同温度下显示不同的颜色,这一特性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固体表面或流体的温度测量.胶囊式胆甾相液晶具有粒子形态和温度-颜色反应特性,可以用来同时测量流体的速度和温度场.作者改进了粒子测速的测试精度;还标定了色度-温度关系,获得了自然对流流场中的速度和温度场
中文刊名 力学学报1996年04期
9
篇名 反射波场运动规律的一般表达式
作者 续伯钦,周鹏,何世平
关键词 反射,波场,运动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文摘要 本文给出了当反射面发生运动或变形(与此同时,照明波长也发生变化)时反射波场强度变化的一般表达式。该表达式不依赖坐标选择,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中文刊名 实验力学1996年04期
10
篇名 Fourier变换形状测试法测量关节面形状
作者 张政,续伯钦,何世平,田青业
关键词 富里叶变换,投影栅线,形状检测
机构 中国科技大学,第三军医大学
中文摘要
本文应用富里叶变换形状测试技术(FTP),针对人体关节面进行了测试研究,并从实际应用角度分析了FTP技术的误差及其改进方法,通过对标准平板和标准圆柱面的测定结果表明,精度可以达到0.05mm以上。
中文刊名 医用生物力学1996年03期
11
篇名 激光打孔工艺缺陷的检测
作者 关锷,何世平,沈黎明,董本涵
关键词 扫描电镜,扫描声镜,激光打孔,缺陷检测
机构 中国科技大学力学与机械工程系,航空工业部六0六所
中文摘要
本文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扫描声学显微镜分别对45#钢板和某特种材料板激光打孔孔周材料进行了缺陷检测。在孔周200μm的范围内发现材料发生了明显的相变,并存在大量的微裂纹。文中给出了裂纹的长度和深度信息
中文刊名 实验力学1997年01期
12
篇名 自动网格形状测试技术
作者 张政,何世平,续伯钦
关键词 自动网格法,亚象素,形状测量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
中文摘要
采用网格投影和亚象素技术,成功地进行了自动网格法的三维形状自动测量.提出了一种新的网格点分割法——全场阈值函数法,加快了分割速度,提高了分割质量.并且还提出了一种利用网格相邻位置关系进行搜索编码的新方法,解决了大变形或含空缺点网格点阵的自动编码和匹配问题.通过对标准斜面和圆柱面进行的实测研究,验证了自动网格形状测试法可以快速自动地进行高精度测量.文中给出了部分实验结果
中文刊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13
篇名 五系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及教学实验室的建设
作者 胡时胜,尹协振,续伯钦,张寒虹,何世平
机构 中国科技大学
中文刊名 教育与现代化1997年03期
14
篇名 热毛细对流速度场测试研究
作者 冯传玉,何世平
关键词 热毛细对流,PIV,互相关算法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
中文摘要
为了探索微重力状态下表面张力驱动流速度场的测试技术,本文在地面进行了模拟实验,对位于热壁下流体中气泡周围的表面张力驱动流进行了研究,并用PIV技术测量了流场的速度分布.
中文刊名 实验力学1998年04期
15
篇名 激光移动光源法测量三维曲面形状技术
作者 岳亚霖,祁恩荣,徐秉汉,龚兴龙,何世平
关键词 移动光源法;;图像处理;;激光全息干涉;;螺旋桨;;形状测量
机构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文摘要
本文叙述了利用全息干涉法原理发展了移动光源法测量曲面形状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应用于螺旋桨形状测量,成功地获得了桨叶表面三维形状参数。文中给出了移动光源法测量曲面形状的光学原理图,详细推导了形状测量理论计算公式,并提出了确定零级条纹的方法及提高实验精度的参数修正方法。本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它三维空间工程结构的表面形状测量中。
中文刊名 船舶力学1998年02期
16
篇名 国家理科力学人才培养基地教学改革尝试及学生素质培养探讨
作者 何世平
关键词 教学改革;;素质培养;;课程体系;;力学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与机械工程系!安徽合肥230026
中文摘要
国家理科力学人才培养基地在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将原来的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爆炸力学三个专业合并为理论与应用力学一个专业,并开设了“材料强度和材料设计”以及“力学和工程软件”两个新的交叉专业方向,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本着加强数理、外语和计算机等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强调创新与交叉等原则,制定了三套本科教学计划。通过给学生定期组织大型学术报告会、组织本科生到科研组参加科学研究、组织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
中文刊名 教育与现代化2000年04期
17
篇名 栅线Fourier变换分析法及计算机云纹技术
作者 冯传玉,韩耘,马利,何世平
关键词 栅线分析法;;计算机云纹技术;;FFT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合肥230026
中文摘要 研究了栅线Fourier变换位相分析法 ,用以测试微小试件的小变形和大样品的大变形 .为了实时显示试件的变形 ,研究了计算机云纹技术
.文中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和实验标定 ,并对测试精度进行了分析 .
中文刊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8
篇名
应用云纹干涉法测量冷挤压孔周残余应力分布
作者 何世平 傅绍军 苏永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云纹干涉法 载波错位法 冷挤压加工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文摘要
本文就冷挤压加工后紧固孔周的残余应力测量问题进行了研究,文中提出了径向切割法以释放欲求剖面的周向残余应力;采用高灵敏度的云纹干涉法测量残余应力释放后引起的附加变形;用载波错位法获得高反差的应变条纹图。
中文刊名 实验力学 1987年9月第2卷第3期
电话号码:0551-3601279(H), 0551-3601358(O), 0551-3601248(Lab)
E-mail: 给我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