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雷 博士、副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机器学习与智能仿真、智能控制
办公地址:西区电二楼206(0551-63601509)
E-mail: wangl@ustc.edu.cn
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电磁空间信息中科院重点实验室
个人简介
1989年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2003年获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13-2014年纽约大学访问学者,
当前研究方向机器学习与复杂系统多智能体仿真、工业现场智能控制。
本人课题组的研究侧重算法应用与系统设计实现,需要持续跟踪调研新型算法,尝试探索系统实现方案,对学生的工作主动性以及
思维活跃性要求较高。虽然对招生专业没有特别要求,但会优先考虑在算法和编程方面有较好基础的同学。
本人非博导,未来可能有读博需求的同学请务必慎重联系。
近年发表主要论文:
[1]
Nonlinear Active Noise Control system using Nature-Inspired
Algorithm for Coefficients updates of Adaptive Volterra filter, CCDC 2020
[2]
Design of Agent Decision Model Based on Multi-step Q-learning
Behavior Tree. IEEE ACCESS, 2019
[3]
基于行人轨迹的大规模人群模拟快速自主导航. 计算机仿真, 2019
[4]
基于组智能体的人群动态分组行为建模[J]. 计算机仿真, 2019
[5]
虚拟行人仿真最低能耗动态避障.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9
[6]
有向监控设备三维区域覆盖算法.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9
[7]
POF-ICN架构中的边缘缓存研究.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9
[8]
基于位置的自动化网络流协议逆向方法, 计算机工程, 2018
[9]
Oracle通信TNS协议中请求报文解析,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8
[10]Research on
Three-Dimensional Area Coverage Algorithm for Directional Monitoring Equipment,
ITNEC 2017.
[11]Object Behavior
Simulation Based on Behavior Tree and Multi-Agent Model, ITNEC 2017.
[12]Multi-stream
Congestion Control in POF-ICN, YAC 2017.
[13]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Forest Fire Detection and Fire Spread, ICARM 2017.
[14]POF-ICN: An
Architecture of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 over Protocol-Oblivious
Forwarding, ICCC 2017.
[15]互联网中基于POF的一种CCN原型系统实现.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17
(1)
科技创新特区项目,2020-2022;
(2)
校级预研项目,2021-2022;
(3)
高技术项目,中科院重大专项,2018-2020;
(4)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省级重大教研项目,2018-2020;
(5)
基于Unity3D面向任务的三维场景动态仿真,中科院创新基金,2017-2018;
(6)
5G与信息中心网络(ICN)融合技术研发,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2019;
(7)
支持海量视频快速检索的海云协同处理系统,中科院先导专项,2015-2017;
计算机程序设计(慕课),本科生通修课,课程组长(省级基层示范教研室主任)
标准与专利:
(1)
POF-ICN based multihoming transmission framework, IETF
INTERNET- DRAFT, 2018.4
(2)
201810130179.0,一种基于SDN架构的ICN无缝移动系统,2018.2.
(3)
201710544511.3,一种基于POF的边缘快速路由与缓存系统及方法,2017.7.
(4)
201610305047.8,一种面向内容请求聚合与缓存决策的内容分类方法,2016.4.
(5)
201610305042.5,POF环境下融合SDN与CCN的网络层内容路由装置与系统,2016.4.
(6)
201410225857.3,一种基于Hadoop架构的分布式个性化推荐系统,2014.5.
近年研究生(不含留学生)初次就业去向:
毕业时间 |
毕业人数 |
初次就业单位/人数 |
2020.6 |
3 |
本校转博1、招商银行(深圳1)、网易互娱(广州1) |
2019.6 |
5 |
字节跳动1、百度1、爱彼迎(Airbnb)1、阿里巴巴1、网易1 |
2018.6 |
5 |
字节跳动1、华为(深圳1)(上海2)、科大讯飞1 |
2017.6 |
4 |
本校转博1、科大讯飞1、中国移动1、海康威视1 |
2016.6 |
4 |
百度1、腾讯1、招商银行1、Works
Applications(上海1) |
2015.6 |
3 |
华为(上海1)、中电科技1、美亚光电1 |
2014.6 |
3 |
本校转博1、阿里巴巴1、国网安徽电力1 |
2013.6 |
2 |
百度2 |
寄语:年纪大了就喜欢唠叨,聊一聊师生关系吧。在我看来导师和学生更多是合作的关系,导师需要学生一起完成科研任务,
学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引下从科研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为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在这种自愿选择的合作中,双方都要承担自己的
义务:导师提供科研条件和学术指导,学生努力学习、工作、主动完成任务。
对于学生来说,选择导师之前务必慎重考虑,你想要的和导师能提供的是不是匹配,很多情况下没有好不好,只有适不适合。
人生苦短,何不努力,也许没有也许,也许什么都可以,做一个理想主义者,但要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