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1 英汉语音差别探微 目录: 一、Chinglish的原因不是音质差别 一、Chinglish的原因不是音质差别 Chinglish 意思为“带中国味儿的英语”。不仅指语音,也指语言的其他各方面,本文仅指语音。有人说:“中国人说英语永远带着中国味儿,一听就能听出来,东方人的音质与西方人的不一样。” 此话有理吗?否!如果你第一次听到加拿大人 大山 说汉语,没看到他的图像,你可能会感到这个人的音质比较宽厚,但你不会想到他是外国人。看来有些外国人学汉语,还真让我们土洋难辨。西方人的音质普遍要宽厚洪亮一点,但也有很多人音质和我们差不多。看来,我们说外语露馅儿还不是音质,而是语音语调的问题。 在大学读书时,我认真模仿了一阵子新概念英语,经常自己录音。有一次,我们宿舍的同学把我的录音拿到班上放给外教听,那个美国人听了一会儿,很坚定的说:“BBC. It’s BBC.” 同学们都笑起来,老外一脸疑惑,继续听,然后更加坚定地说:“BBC”。最后,听同学说是我读的,她眼睛瞪得老大的,向我直喊: “Wow”,这件事对我的激励很大,使我更加热爱朗读。说这件往事,是想证明中国人说英语也能做到土洋难辨,以增强大家学好英语的信心。
先得说一点有趣的语言现象,以帮助理解后面要讲的内容。 我国很多方言中 n 和 l 不分,取一种又像 n 又像 l 的中间音,如: “奶奶来了,哪里?”等,声母都是[],即带鼻音的[l]。 说这种方言的人不仅很难发准这两个音,而且对这两个音听起来也不敏感,听写很困难。他们认为这两个音差别不大。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有人能准确无误地辨别这两个音。而别人也很奇怪:这两个音相差很大呀,怎么有些人就听不出来呢? 一个说差别不大,一个说差别很大,似乎争论一百年,谁都不服谁。 类似的趣事还很多,例如:zh ch sh 和 z c s 不分,这是最普遍的。我听说50年代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时,很多南方人建议:zh ch sh 这三个声母完全没有必要,只要统一用 z c s 就行了,因为它们之间几乎没什么区别。这种建议真叫北方人哭笑不得。 v 和 w 不分的现象,在中国似乎更普遍,还有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如:f ,h 不分,w, h 不分等等。 辅音如此,元音也是这样,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在语音方面,谁都不能太自信。OK, 打消了诸位的自信,本人继续胡诌就没顾忌了。
下面讨论的都是辅音,英美发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元音不同。辅音不同的大概只有这两点:1、美音的 [r]一般都发音,即所谓的卷舌音。2、[t]在前后都是浊音的情况下,不送气,甚至浊化了。总体看是这样,个体差别不论。 1、[b] [d] [g] 、 [p] [t] [k] 和 [p'] [t'] [k'] 西方语系中的 b d g 与汉语拼音的 b d g 发音是不一样的,语音专家把前者称为浊辅音,后者称为清辅音。它们的区别是:浊辅音声带振动,清辅音声带不振动。其实,这样说我们还是不甚了了。我希望我下面的解释能够真正解开大家心头的疑团。 浊辅音声带振动略略超前于该音的爆破,其后不跟元音,也能听到声带的震动。清辅音后面如果跟有元音,可以听到声带振动,但那是元音的声带振动,清辅音本身是不振动声带的。辅音的音值很短,只有爆破一刹那,之后紧跟着就是元音。这一刹那声带振动没有,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所以判别清浊,上面红色的那句话非常重要。请大家听我发音,带方括号的是英语音标,不带括号的是汉语拼音:播音: [ba] ba [da] da [ga] ga ,可能大家象我当初一样,认为它们之间区别不大,那是因为对它们还不敏感。老外的耳朵可尖了,如果你用汉语的 b d g 替代英语的 [b] [d] [g] 来说英语,他们一听就知道你不是他们的 native speaker 。我们说英语露馅儿,正是在这个地方最为普遍,最不为人们所重视。不过要指出,比起俄语,英语这三个浊辅音不太浊,也就是说,声带振动超前没有俄语的明显。 老外对清、浊辅音很敏感,但是对送气与不送气却很麻木。汉语拼音的 b d g 和 p t k 在西方人听起来差不多。在他们制定的国际音标中把前者标为 [p] [t] [k] ,后者标为 [p'] [t'] [k'] ,其中 ['] 叫送气符。到底是专家,还能听出区别。而一般西方人根本就不管送气不送气,怎么顺口怎么说。更多的是介于送气与不送气之间。英语中也不加以区别,只用[p] [t] [k]表示。请听:播音: happy , water , America , sport , state , sky 。他们如此发音,是因为英语中送气与否不起区别词义的作用,可以不那么严谨。就好像一条道路上,左边没有车,右边的车经常跨线一样。中国人 w v 不分,“为”字读 wei 或 vei 或中间音都可以,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中国人对送气不送气特别敏感,绝对不能混淆,也不能取中间音,如果把“大哥”喊成“踏科”,大哥就不知道你说啥。把“爸爸”喊成“怕怕”,爸爸也不会答应。 对语音敏感,区分精细,本是好事,但是在学外语时,有时却成了坏事。我们会把 [p] [t] [k] 发得像汉语拼音一样过分送气,而对其失去送气或不太送气的现象大惊小怪,以为是浊化。很多英语学者以为浊清之别就是送气与不送气之别。很多老师对学生说:“[s]之后的[p] [t] [k] 读音浊化”。这种错误说法在中国学生中已广为流传。 英语中确实有清辅音浊化,更有浊辅音清化的现象。一般都是清、浊两种音跟得太紧,相互影响造成的必然结果,并不是英语祖先有意制定这些规则,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大多也不知道这些规则。 要指出,语言不像数学公式那么严谨, “顺口”常常就是准则,音变现象经常发生。说话人内心想发的音和实际发出的音是不完全一样的。关于这一点,我们讲座3再深入讨论。 关于清、浊辅音,还要再罗嗦几句:英语中其他一些浊辅音 [m] [n] [l] [z] [] [v] [] [r] [w] [j], 发音时声带当然也是超前振动,为什么我们没感到发音困难呢?这是因为,这些音都不是阻塞音,冲动声带振动的气流有出气的地方,超前振动很自然。而 [b] [d] [g] 这三个都是阻塞音,在未爆破之前,冲动声带振动的气流只能临时储存在声带与阻塞处之间的有限空间内,其中 [g] 的空间最小。这种发音方法,我们一开始很不习惯。请大家仔细体会。 2、[ d t n l s z r ] 这几个辅音之所以放在一起讲,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发音舌位相似,都是舌尖与上腭的配合动作。与汉语中的类似音都有所不同,请听: [d] 的发音:播音: desk dust dark down 除了要注意浊音以外,发音部位偏后一点,舌尖与上腭的接触面积小一点。 [t] 的发音,请听:播音: time test teacher task 大家可以发现,与汉语的 t 有明显不同,舌位偏后,接触面积偏小, 送气较强时有明显的摩擦音。但是在前后都是浊音的情况下,美国人不像英国人那样让声带停一刹那振动,把[t]发准,而是任由声带接着振动,只是把舌头往上腭点一下,就算是发了[t],请听:播音: water meeting computer 这下,[t]难免浊化了。 [s] [z] 的发音,舌尖在上。而汉语的“思”发音时多数人舌尖弯向下齿后,用舌的中部与上腭配合发音,这样发出的音仔细听还是有差别,这种发音方法与英语的语音系统不协调,舌尖跳上跳下,很不方便,试发: outside realized [] 的发音与汉语的 sh 相比,舌位靠前。可以先发“西”,慢慢过渡到“施”,对,发音部位就在“西施”之间。 []是与[]相对的浊辅音,发音部位完全一样,但是声带振动。 [r] 的发音与汉语的 r 相比,舌尖与上腭的缝隙要大一些,舌肌松弛一些,口形稍稍收拢,带一点[u] 音。值得提及的是,很多英国人把 [r] 发成颤舌音。如同俄语中的 p ,如:播音: foreign memorable courage 等。大家知道,欧洲各国文字有相似性,例如英语的 radio 与俄语的 радио 意思一样,字母也是一一对应的。 3、[tn] [tn]、 [dn] [dn] 在非重读音节,语速快的时候,元音[] 完全消失,变成了[tn] [dn] ,发音时,舌尖不离开上腭,鼻腔突然打开。 请听:播音: certainly Britain garden pardon 4、[tl] [tl]、 [dl] [dl] 与 3 相似,发音时,舌尖不离开上腭,舌两侧突然打开。请听:播音: little cattle kettle crystal needle candle noodle 5、[tr]、 [dr] 在某些英语书中,没有这两个音标。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 [t] 和 [r] 结合得不紧密,老外似乎是把它们当作两个单辅音来读的。[dr]也是这样,请听:播音: try train factory history dry drain dreadful husbandry 6、[] [θ] [h] 这三个音的发音方法可以说众所周知,没什么好讲的,但却是露馅儿很多的地方。原因是重视不够,练习不够,舌头不灵活,用 [z] [s]代替 [] [θ] , 难度小多了,心中以为:差别不大,别人也不一定听得出来。而 [h] 常常发成汉语拼音的 h ,觉得[h] 的发音不痛不痒,若有若无,如果不像汉语拼音的 h 那样,发出很切实的摩擦音,生怕别人听不清。 这里仅仅只探讨了容易混淆的一些辅音的细微之处,一般人常常发觉不了,是所谓探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