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牛津大学Ekaterina Kiseeva博士访问我实验室

2016.09.15

9月15日,正值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应黄方教授邀请,英国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Ekaterina Kiseeva博士到我实验室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Kiseeva博士于2007年获得俄罗斯矿业研究所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硕士学位,之后就读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并于2012年获得实验岩石学博士学位。2012年至今,在牛津大学Bernard J. Wood课题组进行博士后阶段的深造并参加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的研究项目。

Kiseeva博士擅长将实验岩石学的成果与全球范围内实际的地质过程相结合,尤其精通地球外部圈层硅酸盐部分与硫化物以及矿物和富硫熔/流体之间大量具有经济价值和地质意义的元素的分配行为。同时Kiseeva博士的研究也涉及上地幔和过渡带中石榴子石的成分变化,以及过渡带成分的重建。自2012起,Kiseeva博士已经在地球化学高级别刊物(包括Elements, Geology, EPSL, GCA, Geochemical Perspectives Letters等)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近十篇。

图为Kate与老师和学生们谈论问题。

2016091501.jpg

图为Kate作学术报告。

2016091502.jpg

来访期间,她就“硫化物中微量元素的分配行为”与“金刚石中majoritic包裹体的来源”两个主题分别做了报告。前者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建立亲硫元素在硫化物/硅酸盐熔体间分配系数的半经验模型,并结合自然观测数据,将该成果应用于制约MORB的形成和演化、早期地球的“Hedean matte”过程;后者通过金刚石中多硅石榴石包裹体的成分分析,发现其母岩多为成分介于橄榄岩和玄武岩间的辉石岩。结合高温高压实验,发现富碳的玄武岩熔体与橄榄岩反应可以产生辉石岩。该反应过程中,碳还原形成金刚石,伴随二价铁氧化形成三价铁进入多硅石榴石,可能解释金刚石及其内部辉石岩包裹体的成因联系。

Kiseeva博士与黄方教授课题组就相关合作研究展开深入讨论。合作项目包括:利用研究程度非常高的多种幔源岩石及其单矿物的Mg-Fe同位素组成,为古老克拉通的形成和演化历史进一步提供新的信息;结合高温高压实验和高精度的同位素金属稳定同位素分析,系统测量高温高压下金属/硅酸盐熔体间Cu-Zn同位素分馏系数,为Cu-Zn同位素体系在岩浆矿床的形成、小行星核-幔分异作用等方面的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安亚军、夏莹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