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化学与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物质科学教研楼 B楼 1407 房间
  •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 邮编 230026
  • 电话: 0551-63607915
  • 电子邮箱: xjwu@ustc.edu.cn

校园地图

简介

武晓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研究方向为理论与计算化学、计算材料学,应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与多尺度模拟方法,研究低维功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设计新型功能材料。

教育经历

2000年至200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理学博士学位 【导师:金龙教授

1996年至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导师:金龙教授

工作经历

2010年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

2011年至今,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 与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双聘教授

2005年至2010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分校化学系,博士后【合作老师:晓成教授

科研概况

Research ID : F-1610-2010 or ResearchGate : Xiaojun_Wu2

近年来,以材料的理论设计与模拟为基础,与实验研究者紧密结合,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实现对材料物理化学特性的探索,进一步设计材料,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截止2024年5月,已在包括Science, Nature Chem., Nature Phys., PNAS, J . Am. Chem. Soc.,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Nature Comm., Nano Lett., ACS Nano等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60余篇,被引用28000余次,H-index 94。

教学概况

《社会与科学》新生研讨课(2013,2014,2019至今)

《计算材料学》研究生课程(2011-2013)

《量子化学》 本科生课程(2013至今)

《电子结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与应用》 本科生/研究生课程(2013至今)

《原子尺度材料模拟》(英文) 本科生/研究生课程(2015至今)

《科学写作与表达》(2021年至今)

学生培养

截止2023年12月,正在培养博士生7名,硕士生8名。已毕业博士生20名,硕士生16名。

部分荣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平凡基金教育奖(2022)

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研究生)一等奖(2022)

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研究生)二等奖(20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兴业证券教育奖(2019)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8)

中国化学会唐敖庆理论化学青年奖(20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亚基金教育奖(2017)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基金会青年教师事业奖(2013)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研究生奖 (2004)

研究方向

基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组建材料理论设计与模拟课题组。 主要从事低维材料结构与物理化学理论研究。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发展材料结构设计方法、探索低维材料中量子行为的调控,以及发展新型低维自旋电子学材料与光/电催化材料。

科研项目

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创新群体项目、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引进人才项目,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